Brandcenter
品牌中心
LONGSUN MAGAZINE
首页>品牌中心>隆生刊物
在一个动荡的时代,做不动荡的自己◎俞敏洪

贸易战不是特朗普的事情,而是中国崛起变成第二大经济体以后,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影响必然产生的结果。所以美帝亡我之心从来没死过,他也见不得中国好,有点比他们好的地方就一定会折腾。

美国各界对于中国的这一次制裁政策几乎是出奇地一致,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,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,回到了冷战的思维。

美国在军事上的投入,还要造新的航空母舰,倒过来要么是逼迫中国在军事上彻底放弃,要么中国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军事中去,造出跟美国对抗的各种军事设施来,这对于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考验。

中国现在确实没有强大到和美帝真正抗衡的实力,所以常常受夹板气。政府受夹板气,企业跟着一起受夹板气,因为贸易战的最后结果是中国的企业、尤其是民营企业受害。

更加要命的是中国一些高科技企业习惯了依靠美国的技术,在科技研发中的投入十分不足,所以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先方面超越美国,还有待时日。

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理由

但是中国经济依然会继续发展。继续发展有四个理由,我这里用了四个词:有人可用、有策可依、有圈可点、有技可发。

第一,中国人民是极具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,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。

改革开放40年,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只发挥了30-40%,企业家们做企业的时候真的无所顾忌投入了吗?投入所有为你的企业发展努力了吗?大家在投入的同时会有些担忧,担忧政策的不确定性。

所以政府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让企业家全情投入的环境。中国人才池很大,近十几年中国大学的扩招以及中国每年五六十万留学生,这样的人才池还没充分用起来。真把这些人百分之百放心用起来,我觉得中国至少还有30-40%的经济增量。人才是最宝贵的东西。

第二,政府手里还有牌,这个牌不是再刺激几万亿,不是过分监管,而是给出并落实保护和鼓励企业家精神的法规政策。

如何保护企业家?如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热情?如何为企业家开道铺路创造方便,这应该变成政府的核心思维,而且这个思维直接涉及观念的改变、思想的改变。

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最高层支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往往是对的,但是下面执行的时候往往跑偏。

休谟的现代文明三原则是:财产的稳定占有,经同意的转让,遵守契约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企业家感到安全,这个安全是对于财产、人生、企业发展的安全,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,民间自身是做不到的。

各级政府应该勒紧裤腰带,先过一段时间苦日子,让企业家先把财富创造出来,就像过去40年,让企业家先把财富创造出来,再想办法鼓励企业家更多地贡献给社会。

企业家手里没钱了,政府就拿不到钱。企业家不富有、人民不富有,国家怎么可以富有呢?

让政府小起来,让更多政府领导下海创业。我发现中国创业成功的人很多是有着政府经验的人。鼓励政府里有经营头脑的人出来创业,同时还能减少行政开支,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。所以最高层说了:要让人民和企业过上好日子,政府就要过紧日子。

第三,世界已经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,美帝怎么折腾,世界都离不开中国,中国也离不开世界。

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产品为世界认可。中国有两大优势,第一是中国的制造业尽管赶不上德国的4.0,但是现在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;另外中国的市场,不管是对外市场还是内部市场都是全世界最大的。

第四,科技会改变世界,我们的科技整体水平是落后的,包括基础科技的研发,但我们的科技应用水平并不落后。

不过,我们科技应用水平通常做得不太好,在基础科技方面整体提升投入也不够。未来科技的应用不仅仅是对国内。我们科技应用,大多数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的都是国内的生意,而且做的都是和人们的物质欲望和交流欲望相关的生意。

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,一定要更多地走向世界,创造出真正影响全世界的科技产品来。中国的科技公司,真正升级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才是重要的。人工智能等的发展,极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级别的产品来。

中国有大数据的优势,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,但是到底能不能起来就看企业家的高度如何了。如果高度不够,依然只想着满足老百姓的简单需求,那中国科技赶超世界还会遥遥无期。

这四点我认为是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发展的原因,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要看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。

中国经济和企业家该如何再出发?

首先,企业家要做到此心光明。明朝时期,王阳明来到赣州一带平匪,宁王朱宸濠要造反,王阳明手下说:“我们要等皇帝下命令,让打宁王的时候再去。”王阳明说:“此心光明,夫复何求。”该为国家干的时候就干,在没有皇帝命令之下把宁王打败了。最后差一点被皇帝干掉,幸亏有人帮王阳明说了很多好话,他总算活下来。

但是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光明的一生,知行合一,不干违心的事情。我们企业家能做到吗?在各种利益和顾虑面前,真的不容易啊。

其次,政府要有大格局,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,千万不要得过且过、寅吃卯粮。不少地方领导想的都是五年之内不出事,维持表面繁荣,五年以后我上升或者退休就跟我没关系了。

没有大格局就一定会出大事。企业家要做有情怀的事情,而不是捞一把是一把。现在之所以大量民营企业陷入困境,一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确实有所影响,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做企业的人,干的就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。大量的人进入房地产,赚完钱把房子卖掉,钱放到口袋里就好。如果政府短视,企业家捞钱,怎么可能好起来呢?

第三点,要建立互信机制。互信,是政府和民间互相信任,这个要做到非常难,但是这里面主导权在政府,不在民间。

企业家和员工要互相信任,现在企业家和员工也是不信任的,各种劳资关系很紧张。合伙人之间也不信任,大家看过《中国合伙人》电影,很多创业公司因为合伙人打架散伙的事情比比皆是。

现在投资,一个创始人的反而容易成功。有三个合伙人以上,搞不清哪天就打架了,而且中国合伙人之间打架好像是必然现象,不是偶然现象。

还有国际社会与中国的互相信任。从企业做起就是诚信经营,从政府方面,遵守国际规矩来布局中国的未来,不管是“一带一路”还是跟美国的关系,都要从互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,取得信任是最重要、最核心的。

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,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防范太厉害,做事情的潜在成本高得不可估量。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家基本都是这个感觉,法规不清,契约精神缺乏,社会道德滑坡。

所谓的“高瞻远瞩”,第一,企业家的眼光要远一点。

第二,做事要踩着点,佛教中有一句话叫作急事慢做,不要那么匆忙,一个政策出来鼓动着大家像疯了一样,再一个政策出来,大家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凉水一样。

企业家做事也不要有一点钱就发疯似地投入,最后没钱了自己的企业只能等死。很多创业公司拿到了资本的投资后乱发展,最后把自己整死。

第三,资源要用到点。企业拿到了钱以后就开始乱用,最后发现困难来临的时候手头没钱了,资金链断裂,企业不得不倒闭清算;最重要的一点,要活得长一点,只要活得长一点我们就会有未来。

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,但懂得根据地形灵活上升的人一定能够达到生命的顶峰。最关键是要有信心,这个信心就是我们一直在向上走。


(俞敏洪,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)




2009-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