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center
品牌中心
LONGSUN MAGAZINE
首页>品牌中心>隆生刊物
向《隆生》学卷首语◎魏德勇

收到从南国鹅城飞来的新一期(总第119期)《隆生》时,我正为一篇企业内资的卷首语发愁。这家企业做保洁起家,目前业务包括物业、家政、人力资源等板块,全国都有分公司,员工计7万人。该企业在非公党建方面独树一帜,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灾情疫情期间老板都亲自带队深入前线,任劳任怨。2020年劳动节前夕,习总书记给该企业回信,称以其企业员工为主的劳动者“伟大出自平凡,英雄来自人民”。从1994年做保洁创业起家到现在,风风雨雨27年,前后搬家6次,其间故事可歌可泣。

对于大多数企业老板而言,搬家都意味着企业的升级甚至蜕变。芝麻开花节节高,业务发展了,原来的地方不够用了,自然需要搬新家。这既是业务发展的需要,也是老板和员工最希望看到的。就如民间的百姓搬家一样,属“乔迁之喜”。记得小时候我们从土房搬家到石头房,生平不喝酒的父亲兴奋得和母亲喝了一杯啤酒,结果醉睡了一下午。

回到这家内地企业,搬家6次,最后到现在9层的办公大楼,每次都很正能量,都是好事。好事如何用文字表达出来,还要不落窠臼,起到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的双重作用,那就得细细研究。毕竟,企业搬迁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事儿,其意义也有限,要挖出新意,一则要对企业非常了解,二则作者本人要有深刻的思想和较高的文字水平。

是故,我几次提笔,又几次放下。为文大半生,我一直认为,文字就像老农父亲栽种的每一株庄稼,就像创业老板花出去的每一分钱,希望都能开花结果。更何况,在深圳养成的务实习惯,让我对自己写下的文字更是倍加珍惜。

烦燥之余,顺手翻开新到的《隆生》,从最后一页“隆生新闻”浏览起来。我有个阅读习惯,读书时第一遍是浏览,从最后一页往前翻,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就作个标记或放个书签,回头细细品读。这个过程中最后看到的往往就是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序,或前言,或卷首语。这或许源于小时候家贫,吃甘蔗时总从尾吃起,越来越甜,“渐入佳境”(长大后知道这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“版权”)。所以,当我翻到《隆生》卷首语文章《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》时,眼睛不禁一亮。虽然从封底和封三知道这期的主题是隆生搬迁,但能否把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作为重要文章的“文眼”,那是有讲究的。

带着这样疑问,我一路读下来。此文从今年9月30日隆生正式搬入金山湖隆生中心大楼的事实入手,按时间顺序分述了从惠州南坛八达楼、麦地路8号隆生企业大楼、麦地路60号隆生商业大厦,再到金山湖隆生中心大楼的搬迁过程。2+16+15=33,33年的企业发展历程在作者刘小波董事长笔下娓娓道来,如行水流水般,显得极为自然。搬迁的千言万语,最终汇成作者最真实的感情流露,“隆生成立33年,企业总部三次搬迁,每一次都是企业发展值得纪念的时刻”。

此文无论是立意、结构还是文采,都可圈可点。立意尤是。三次搬迁,每次搬的办公楼都高一些,都可以看得更远一些,直至金山湖的旗舰式大楼,“登临32层楼凭高眺远,见长空如洗,碧水蓝天,湖光山色,一片开阔;眼前道路通畅,车辆川流不息,夜晚则灯火辉煌,蔚为壮观……”(刘小波原文)搬迁带来的实体之高,与隆生企业的经营发展之“高”暗自吻合。可以说,隆生走到今天这一步,完全是经营决策之高决定的。这在往期的《隆生》中均有体现,比如决不做不可控的项目,决不把风险转嫁给员工等等,不再赘述。隆生搬迁过程,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思想提高的过程。站得高看得远,此处之高,一是自然现象,二是思想境界,是故,用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作为文章标题乃至搬迁广告文案,实是妥贴。

由此及彼,企业搬迁类的主体文章,完全可以以《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》文章为模板,甚至文中诸多文辞优美的语句也可以照搬引用。当然,能否用这样的标题,得看企业搬迁的大楼是否越来越高,发展是否越来越顺。

读完《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》一文,合上《隆生》,我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,仿佛置身于金山湖隆生中心的32楼楼顶,见长空如洗,观湖光山色,叹芸芸众生。神怡之际,我立马提笔疾书,因为我已找到了关于河南某企业搬迁的卷首语写作密码。


(魏德勇,河南视醒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资深企业内刊操盘手)



2009-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