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center
品牌中心
LONGSUN MAGAZINE
首页>品牌中心>隆生刊物
内刊当有大格局——写在《隆生》创刊20周年之际◎魏德勇

“那个隆生企业挺有格局的。我只是在他公司网站上留了个地址,居然隔两个月就收到内刊《隆生》。100多期,有20年了吧?”那日与河南雪绒花母婴护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勇共进午餐时,他无意间说道。记得一年以前,拜访他时我带了一包企业内刊(他公司正在规划出母婴护理的图书),房地产行业的有《楼市气象》《建业》《海马》《隆生》等。也就是这一次,他看到了《隆生》,经过一番阅读,《隆生》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“《隆生》创刊于2002年,今年正好20岁。除了发行外,《隆生》在作者用稿、内容编排等方面都很有格局哟。”向他娓娓道来的内容,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。


《隆生》在发行上有个坚持多年的“笨”办法:凡在官网《隆生》专栏留言留地址者,均可获赠内刊一份。我和《隆生》就是通过这种“笨”办法相识的。

新冠疫情暴发前一年,在北京碧虚文化公司工作的我为企业内刊展示活动主题策划头痛时,听到同事小苏的一句牢骚:“留地址就可以收到内刊,哪有这种好事?平常联系编辑寄内刊,非要解释半天,有的还要求我们发联络函呢!”
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我先在网上大致浏览了往期《隆生》,感觉很不错,有着想读纸媒的冲动,再留了河南的家庭地址。多年手写文稿,让我对纸媒有不一般的感觉。但凡见到不错的内刊,都会要几份纸质档阅读或收藏。

半个月后回到河南,信箱里居然躺着从广东惠州寄来的《隆生》内刊。坐在小区楼前的小树林里,品读飘着油墨香的纸质书,心生感叹。从封面到卷首语到栏目文章,大到文章标题,小到标点符号,编者都很用心。房地产行业重视内刊,隆生企业再次证明。

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发行上的“笨”办法。企业内刊一般很注重寄送对象,大部分对象是本企业员工。像隆生企业这样凡留地址都可赠送的情况,我还是第一次遇到。敢于这样做,至少说明两点:一是企业经营问心无愧,不怕世人检验;二是内刊内容有质量,不怕读者挑错。

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建议文友陈鹏向《隆生》投稿。


陈鹏是陕西人,身份是农民。他毕业后没去城里打工,而是在乡里一边种地一边写作。他主要写诗歌和散文,向各地的企业报刊投稿。“报纸杂志一般都用大牌名家的作品,所以我向华侨城、富士康、建业等企业内刊投稿。每个月投一次,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采用的。”看到微信里他传过来的话,我吃了一惊。多年内刊操盘经验告诉我,企业内刊一般都用本公司员工的稿件,即使偶尔采用外稿,那作者也必是主编熟悉或了解的人。似他这般海投,岂会有效果?

果然,他投百篇没有一篇得到反馈,坚持一年多后,有些心生退意。

生平喜欢上进年轻人的我,当即打电话给他解释内刊投稿的技巧,并让他看看隆生企业的官网后再落笔。

三天后,读完他传来题为《读<隆生>有感》的稿件后,我终于知道他投稿失败的某些原因。一是文字比较随意,这是投稿的大忌;二是内容不够深刻,显然没有认真读《隆生》。我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的同时,也附上一篇给某玩具厂内刊写的评刊文章。

二次修改稿顺畅多了。本着“扶上马再送一程”的处世理念,我精心修改文章并命题为《因<隆生>而“隆生”》后,微信投给《隆生》编辑。

接下来很简单。编辑回复稿件过审,并接受了我推送的陈鹏的微信号。陈鹏此后写稿、投稿顺畅多了。

我从陈鹏投稿事件里看到了《隆生》的用稿格局:不排外,不光看重作者名气,尤其注重稿件质量。这也坚定了我坚持投稿《隆生》的决心。


不知从何时起,读《隆生》,写稿件,成为我自由撰稿生活的一部分。

从《隆生》里,我看到了一个博大胸怀的企业和一个情感丰富、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企业家。尤其是隆生企业老板刘小波撰写的《浅谈企业家应该有的家国情怀》(122期),让我读后竟有见他一见的冲动。

我自小喜欢看《射雕英雄传》(83版电视剧),对“侠之大者”英雄郭靖佩服不已。长大之后,所交之友多为仗义疏财、爱国爱民之辈。所以,面对刘小波的倾情吐露,我再不能自已,完成一篇《家国情怀是企业家的情感基础》。是的,许多话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,不吐不甘!

成稿后,第一读者爱人微信回复说“你那文章的语言是不是太激进了,透着屏幕都感到不平”,接着又补一句,“或许是你的真感受”。知夫莫若妻,他很清楚我这几年的心路历程。时运不佳,我合作或工作过的内地老板,或为小钱连合同都不执行,或拖欠数月工资(上市公司),连伙伴和员工都坑,还谈什么家国情怀?

敢言震聋发聩之声,是隆生企业的文化特色,也是《隆生》的最大亮点。

除了前面文章所说“企业家眼中不应该只有利益,应该有更大的家国情怀”外,隆生企业还提出诸如“上司讲话下属不要鼓掌,因为这会助长领导的自我感觉良好,形成不正风气”“隆生不鼓励员工为了工作牺牲家庭”等等话语。具体到《隆生》上,便有了一些“不合时宜”的文章,比如《隆生太保守了!》(67期)、《隆生不思进取》(100期)、《隆生没有隆生人》(104期)等等。

“不合时宜”四字打引号有两层意思:一是在我十多年的企业内刊操盘经验里,光类似标题都过不了老板那一关,毕竟都希望看到高大上的内容;二是仔细阅读每篇文章,发现这些观点非常合理,让人不服都不行,其真实用意是通过内刊来研讨企业文化,为企业经营发展作参考。

其实,“不合时宜”正是《隆生》在内容编排上的大格局。企业内刊本就承担着收集不同声音的功能,此功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刊发展初期体现尤为深刻。后来由于各方面原因,企业内刊大都报喜不报忧,更以“统一声音”为由,把揭露企业问题的文章“屏蔽”了。从这方面讲,《隆生》“不合时宜”之处,正是其它内刊借鉴之处。

相识这几年,我也发现《隆生》在大格局外的诸多优点,都写入其它文章中。在我看来,有着大格局的《隆生》就是隆生企业定期呈现的品牌文化手册,让隆生文化与风采熠熠生辉,历久弥新。

在纸媒式微的今天,《隆生》如同一朵兰花,静静盛开在南陲小城,使隆生更“隆生”,本就是幸事一件。岁月长,衣衫薄,创刊20年之际,真诚祝愿《隆生》一如继往地秉持大格局,传承隆生企业文化,精塑隆生企业品牌,永葆青春。

(魏德勇,资深企业内刊操盘手,《隆生》特约撰稿人)




2009-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