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center
品牌中心
LONGSUN MAGAZINE
首页>品牌中心>隆生刊物
务实,隆生的立命之本◎刘小波

隆生成立36年来,经历了数个行业周期,尤其是近几年,在行业深度调整、市场发生剧变的大环境下,我们还是稳住了步伐,坚持到今天。这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,“务实”是企业的立命之本。

企业在成立之初,曾提出“摸索、进取、自强、自律”的八字方针。几年之后,我们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,于是将“摸索”二字改成“务实”。自此,“务实、进取、自强、自律”,成为企业发展的文化基石。一个词的变化,却产生深远的影响,在企业此后的发展过程中,潜移默化地调整企业行为,校准企业战略方向,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去面对一切未知和风险。


一、立足惠州,定位不做旅游地产、养老地产

一直以来,我们对自身的定位,就是一家立足于惠州的区域性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。以我们的规模管理能力、融资能力和品牌辐射力,再加上我们对本土地域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,决定了我们更适合在本地发展。这是我们对自己务实的认知。在行业规模扩张、地产百强纷纷进驻惠州的年代,我们更看到惠州的发展潜力,“既然可以在惠州做爷们,为什么跑到外面去当孙子?!”我常常这样调侃。所以我们30多年来扎根惠州,不离本土。

在细分建设领域,我们聚焦在刚需楼盘,从不涉及旅游地产、养老地产。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:一是惠州背靠深莞,位处大湾区,有广袤的土地和工业基础,更有净流入人口,对住房的刚性及改善性需求长期存在,这是我们看好惠州、坚持在刚需市场深耕的基础;二是旅游地产、养老地产虽说曾备受追捧,但我们更务实地看到其中的风险。

早些年,旅游地产一度呈现“大跃进式”的快速发展势头,无数度假楼盘雨后春笋般冒出,这让我感到很不可理解: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不计成本买一套房子来度假,一年到头只住那么十几天、至多几个月?这对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。算算利息成本,比度假时天天住五星级酒店都要贵,中国有那么多有钱人吗?可见度假盘的热度更多是炒作,而非真正明智的选择。

很多度假盘在建设之初就不是打算用来给人住的,而是趁市场热度在的时候,赶紧建出来卖掉。大亚湾、巽寮湾一带,前车之鉴历历在目,房子建好了却没人来住,空城鬼城林立。当一个楼盘不是以居住为本的时候,它被市场抛弃就只是时间问题。

养老地产也是一样,对康养项目的理解过于肤浅,导致一些养老盘并不是真正的养老盘,老人住进去难以安享晚年,最后成了“四不像”。

早在20多年前,我们也有过做养老地产的想法。当时想在罗浮山一带建一座香港老人院,但当我们真正沉下去做市场调研的时候,才发现养老地产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,需要成熟产业链的支撑,涉及医疗、交通、环境、法律、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配套。没有系统的工程规划,强有力的配套支撑,养老地产只是一句空话。基于务实的态度,我们果断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
时至今日,我们都在刚需市场深耕建设,没有众多产品线和复杂类型,产品定位简单明晰,就是建大家住得起的好房子。早二十年我们就提出“房住不炒”,事实上我们也从未迎合炒房者。

当这几年行业发生颠覆性变化,市场断崖下跌,房价也大幅下滑,我们会发现,跌得最多最狠的,也是这些度假盘、养老盘。真正有好品质、好配套的刚需楼盘,还是保持在稳定的价值基准线上,这也是我们目前开发的楼盘没有大降价去甩卖的原因。目前我们的销售和全国各地一样,遇到了市场下行的困难,但是我们所有交付出去的小区,入住率却是最高的,一些小区基本上没有闲置单位。因为一贯务实的态度,让我们没有踩到这个坑里,而是比较平稳地走到今天。


二、独立经营,“轻装上阵”保持企业决断力

隆生成立几十年来,基本不与别的企业合作、合股。为什么我们对合作那么谨慎?这还是从务实的角度去考虑。

合作的本意在于资源共享、风险分担。然而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一旦合作,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,增加管理难度,造成决策冲突,并引发利益分配的重重矛盾。

当企业走到市场的三岔路口,需要当机立断做决定的时候,各方股东意见不一,相互拉扯,没有谁能站出来拍板担责,经营问题无人解决,于是乎错失良机,企业经营陷入被动。

当有利益分配时,谁都想自己利益最大化,各自以利益为出发点你争我抢。于是乎一些经营矛盾升级为法律纠纷,合作不成反而兵戎相见。

中式连锁快餐巨头“真功夫”,曾经被誉为“第一中式快餐品牌”,在其发展鼎盛时期,全国门店数量超过700家,并引入资本计划上市。此时两名创始人却开始龃龉不断,企业陷入内斗倾轧当中。原本约定两人轮流“坐庄”担任董事长,但其中一人在位期间,安插亲信把持重要部门,试图把另一创始人边缘化;另一创始人则发起绝地反击,最后以财务问题把对方送入监牢。一场夺权大戏轰轰烈烈,原本红红火火的品牌就在这一过程中日渐凋零。

利益诉求不同,势必引发合作双方矛盾。合作企业、股东之间,资金来源不同,预期也不一。有的人财力好一点,对资金回笼不是那么迫切,于是有更长远规划;有的人资金少一点,甚至是“借鸡生蛋”,就想尽快回笼资金,便只关注眼前。这些问题,最终都将在合作企业的经营中,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中国的民营企业,如果不是自身经营出现问题,往往死于合作。古往今来,能合作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。兄弟会反目,父子也会变仇人,何况是原本无亲无故的人呢。其实,民营企业中最有生命力的,还是那些作坊式、或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企业,因为他们更能够专注经营、重视口碑,其企业所有者有一言九鼎的决断力度,也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。


三、不盲目扩张,做深耕本土的“草根型企业”

不盲目扩张,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,经过这几年极端市场的磨砺,又有更深体会。

自2020年的“三道红线”颁布,许多企业一夜之间爆雷,最先倒下的,就是那些激进扩张的房企。这些高负债高杠杆运作的企业犹如走钢丝,一旦被政策卡住脖子,只能应声倒塌。

我们所幸一直谨慎小心,不盲目追求规模化。“三道红线”虽然在政策上属于矫枉过正,也给我们这样的企业带来了重重困难,但靠着多年务实打下的底子,走到了今天。试想,如果我们当年脑子一热大干快上,不计后果地疯狂扩张,今天那些爆雷的名单里,可能也有我们一家。

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是,常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一家企业的实力,这无形中也造成一种攀比风气。许多经营企业人员臃肿,华而不实,数据弄虚作假,对外狐假虎威,又以坐上头把交椅为荣。

曾被称为“广州第一民企”、世界500强的雪松控股,昔日在富豪榜上风光无限,号称要用五年时间达到“三个万亿”目标。实际上,雪松控股看似耀眼的业绩,缺少扎实的经济实体做支撑,很大一部分靠数据造假润饰财务报表。最终“雪松系”资金链失控,千亿帝国一朝倾覆,其企业实控人也沦为阶下囚。

还有所谓的“深圳第一大民企”正威国际集团,掌门人曾被冠以“世界铜王”尊称,这源于他们声称拥有巨额铜矿储量,资产总额高达10万亿。但慢慢地你会觉得不对劲,老板足不出国,没有任何资本背景,何来可以控制全世界20多座矿山,“世界铜王”是如何管理的?10万亿家底又在哪里?各方深挖之下,关于其虚增资产、隐瞒债务等资产造假的指控席卷而来,正威集团转瞬跌落高台。

最典型例子非恒大莫属。当年,恒大以超级激进方式扩张,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房企,掌舵人许家印的名字,一度与中国房地产繁荣紧密相连。当政策风向一变,恒大财务危机显露冰山一角,其尚不知收手,仍在豪赌地产未来,财务造假程度,连“疯狂”二字都不足以形容。可以说,恒大帝国轰然倒塌的命运,在他高举债高杠杆的时候早已注定,但其负债2.4万亿、数十万套住宅烂尾的后果,却将中国房地产拖入债务的深潭。

眼见他起高楼,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。这些商业巨擘的起落,是历史车轮在前行中的印记,它们揭示了商业竞争背后的冷酷现实,也传递出一个深刻的道理:务实,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。

所以,为什么要去争那些虚幻的第一、头名呢?凡是有人恭维我说,你们是当地最……的民营企业诸如此类的话,我会立刻打断他。我说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老几,我们仅是惠州一家老老实实做事的、立足于本土的小企业。

无数事实告诉我们,那些时刻惦记争第一、争首位的企业,其下场都比较悲惨。很多曾经的中国第一、世界第一,如今安在哉?与其争强好胜争这个第一那个老大,不如做一个离土地更近的草根,从民众中来,回民众中去,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

四、不妄谈转型,踏踏实实做好传统产业

时下,大家动不动就谈跨界、谈转型,似乎这才是企业发展应有之义,但我认为,这是一个伪命题。

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,有房企去造机器人,也有房企去造汽车,本想开辟新的领域,却落得一地鸡毛。

曹德旺老先生造了一辈子汽车玻璃,按说他要造车,比别的企业更有优势,但他说,自己当好汽车工业的配角就够了,因为他的专业是造玻璃,而不是造车。

前阵子娃哈哈创始人宗老过世,掀起怀念热潮。从未关注过娃哈哈产品的我,也好奇地买了一箱娃哈哈矿泉水和AD钙奶,仔细品尝了一下,发现口感确实不错。我突然感觉到,为什么宗老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,因为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,能几十年脚踏实地把传统产业做好,迎合市场需求为百姓提供好的产品,这件事情本身就很了不起。

我们这一代做企业的人,没有受过太多系统性的正规教育,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有限,这注定我们只适合走传统型企业的道路。但我们也深刻懂得,我们这类传统企业的生存,必定要依赖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,不管世界如何发展,这个需求永远不会过时。将来无论是自动驾驶、新能源时代,还是芯片模型、AI智能天下,一切发展都要以改善人民生活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,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再先进的科技也毫无意义。

基于此,我们始终以服务百姓生活为己任。我们的专业是建房子,那就把房子盖好,把物业管好,把商场、学校都经营好,这些事样样关联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,桩桩件件都需要我们花精力去琢磨、去钻研。

当然,传统产业也要与时俱进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,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也要适应新的需求。但是传统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慎谈转型,尤其是跨界转型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,古人早就用智慧点明其中道理。

经历这几年炼狱般的市场行情,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,做企业一定要务实,行差踏错半步,就要付出巨大代价。当下,中国民营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,大家都活得很辛苦,经营得很艰难,有的已经倒下,有的还在苦苦支撑。我们也一样,在困难地活着、支撑着,但我们仍然有信心活到明天。无论走到哪一步,我们都将继续奉行务实的态度去经营企业,谨慎而踏实地走好每一步。


(刘小波,隆生企业董事长)






2009-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